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俄客机失事原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俄客机失事原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俄罗斯飞机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事故率是不是世界前几名?
据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刚刚坠毁了一架卡-27直升机。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消息,在9月2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一架卡-27直升机在堪察加半岛一带坠毁,直升机上有3人,目前已经发现了并确认了直升机残骸。当时这架直升机正在进行飞行训练,在山区出现故障并进行了“硬着陆”。
卡-27的原型是一种舰载直升机,为海军远洋反潜战而设计,可部署在各种类型的水面舰艇上。该直升机采用双旋翼同轴反桨的结构设计。由于没有尾梁和尾桨,动力损失小,机动性较强,折叠桨叶以后的直升机甚至可以停放在小型舰艇的甲板上。俄罗斯一些强力部门也拥有很多陆基型的卡-27。
通常情况下,直升机如果发生空中故障,失去了动力,或者旋翼系统事故,导致高速坠地,以较大速率冲击地面,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硬着陆”。
传统单旋翼直升机的救生主要是依靠旋翼自旋减缓的下坠速度,结合抗坠毁燃油系统和机身和座椅结构变形吸能缓冲。这个种状态可以理解为硬扛,直升机成员在直升机将要坠毁时,利用直升机旋翼自旋和本身的抗坠毁能力获得幸存的机会。目前抗坠毁能力最强的是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要求以12.8米/秒的垂直速度坠地时,这大约相当于时速46公里,此时乘员的生存概率要求为95%。
单旋翼直升机的抗坠毁设计,还有备份操作系统,油箱抑爆系统,油箱位置的设计,蹲式起落架,抗坠毁座椅等等的通盘考虑。例如美国黑鹰直升机的抗坠毁能力就很强,采用了整体式缓冲设计,半硬壳式轻合金抗坠毁结构,抗燃抑爆油箱在机身后部,粗壮结实的后三点起落架。机身由4条纵向龙骨和4个主要承力框连接在一起。
黑鹰直升机可承受的垂直速度11.5米/秒的坠毁,这大约相当于时速41公里,此时机身能同时承受向前20g和向下10g的高速碰撞,确保生存率不低于85%。我们国产直-20直升机由于拥有后发优势,抗坠毁性能应该比美国黑鹰直升机还要优越。
而俄罗斯的卡-27直升机研制于40年前,本身不具备抗坠毁/防冲击设计。卡-27直升机采用了共轴对转双旋翼布局,这种结构的直升机在发生故障时无法保持共轴旋翼的自旋对转,无法抵消机身的旋转力矩,会让直升机发生不受控制的自转,依靠旋翼自旋的抗坠毁能力较低。
俄罗斯装备给人的感觉是虽然不如美制装备先进,但是胜在结实耐用且价格便宜,俄军的各种空飞机和直升机,多半都以可靠性强适应能力好而闻名。然而,近年来,俄军的日子却不好过,他们的飞机和直升机频繁地出现坠机事故,简直是多灾多难。
把时间线拉长一些,近年来,俄军部队中的坠机事故越来越频繁,且大多数事故都被判定为和飞机技术装备的质量有关,这就实在是不好把技艺不精的帽子扣到俄军飞行员的头上。主要原因还是与俄军的训练不足或是俄军技术装备的保量和质量分不开关系。比外,俄罗斯有大量苏联时期制造的飞机和直升机已经到了寿命,但仍在飞行,这些都是事故隐患。俄罗斯的军事工业虽然还有一个很庞大的骨架,但已经老旧不堪,不堪负重了。经常出现摔飞机事件,就是对俄罗斯军事工业集体“照影”。
众人皆知,印度是国际上出了名的摔飞机大国,几乎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有飞机坠毁,简直比那个什么还频繁。印度由于战机坠毁的频率过高,经常遭到外界调侃,被外界称为“摔机大国”。
然而目前看俄罗斯的摔飞机频率已经有超越印度的趋势,俄罗斯航空事业流年不利,俄罗斯在2020和2021年的各类飞机的坠毁数量极多,已经超过了印度。从今年7月初的两个月以来,已经摔掉了2架安-26,1架米-8,1架卡-27,1架伊尔-114V,1架L-400,1架别-200,2架米格-29,1架苏-35。近几年还有些更荒唐的坠机事故,在2020年9月,因为航炮的保险未关,一架俄军的苏-35S战机竟然直接把一起训练的苏-30战机击落。
9月2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1架卡-27直升机在堪察加半岛坠毁,当时飞机上有3名飞行员,他们在飞行训练的过程中遇到了故障,在复杂的山区环境中失去了控制,最终坠毁。目前,飞机的残骸已经被发现并且确认。
图为俄罗斯卡-27直升机。
2020年-2021年,俄罗斯军用飞机事故频发,逐渐有超过印度的趋势,似乎说明俄罗斯军事航空遇到了发展瓶颈。据统计,仅今年7月以来的两个月间,俄罗斯就已经坠毁了1架苏-35战斗机、2架米格-29战斗机、2架安-26运输机、1架别-200、1架L-400、1架伊尔-114V、1架米-8直升机和1架卡-27直升机等共计10架各类型飞机,月均坠毁5架。光是这些坠毁的飞机,总价值就接近了2亿美元。
图为坠毁在山腰的俄罗斯卡-27直升机。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2020年9月,俄罗斯出现了一起离奇的飞行事故,1架空天军的苏-35S战斗机在和苏-30战斗机进行对抗训练的时候,竟然忘记航炮保险没有关闭,开火击落了1架苏-30战斗机。凭借这些离奇的飞行事故,俄罗斯在飞机坠毁上暂时超过了印度,让印度摆脱了“坠机第一”的尴尬地位。
图为9月坠毁的俄罗斯安-26运输机。
如此多荒唐的飞行事故,一方面是因为操作的失误、天气的原因,但是更多还是因为俄罗斯军事航空近年来出现了滑坡,而且因为经费不足,很多飞机年久失修,飞行员的培训也急需加强。比如,俄罗斯空天军目前的主力战斗机是600多架苏-30SM、苏-27SM、苏-35S和米格-29系列战斗机,这其中,大部分飞机都是在苏联时期生产服役的,服役时间已经超过了30年,而俄罗斯每年新交付的战斗机数量不超过24架,要想完成新老更换,尚需几年的时间。
从军事航空角度来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工业链条断裂,特别是原本作为苏联航空工业基地的乌克兰被分裂出去,导致俄罗斯航空工业很多配套系统都出现了断供。乌克兰对苏联航空有多重要?我们大家熟悉的马达西奇、安东诺夫等著名航空企业都在乌克兰,我们熟悉的安-124、安-225大型运输机就是乌克兰生产的,堪称是空中巨无霸。就连图波列夫著名的图-160轰炸机,之前也一直是在乌克兰完成最终的组装。
前些年,俄罗斯还能通过乌克兰购入一些设备,加快更新自己空天军的飞机,并且对老旧飞机进行更换和维护保养。但是自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恶化之后,乌克兰就彻底对俄罗斯实施了技术设备断供,导致俄罗斯航空工业雪上加霜,不但在新型飞机上,多年来没有推陈出新,就连老旧飞机也失去了探伤、维护、保养和设备更换的能力,致使近年来,俄罗斯军用飞机事故频发。
同时,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俄罗斯飞行员的训练受到了制约。我们都知道,飞行员要想成长为具有高超技能的专业人才,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行,都是用钱“喂出来”的。像美国、我国这样的军事强国,每年飞行员的实际飞行时间都在120小时以上,我国1995年根据许可生产的100多架苏-27SK战斗机,已经因为高强度的使用,在2013年左右就开始退出空军序列了,由此可见我国对飞行员训练的强度之大。
像俄罗斯这种,本身经费不足就换不起飞机,本来就要把飞机省着用,正好又因为经费不足,不能保证飞行员长期训练,于是出现了飞行员技能严重下滑的问题。俄罗斯之所以能把苏联时期继承的老战机用到现在,主要原因还是用的少,如果像我国那种训练强度,恐怕俄罗斯空天军一半的战机都要“趴窝”了。
所以,飞机坠毁的多,更多还是因为综合国力的下降,过去印度坠毁飞机最多,就是飞行员和航空工业实力不足造成的,如今的俄罗斯也是一样的。俄罗斯要走出这样的困境,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经济问题,然后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业、制造业链条,但是要完成这些工作,恐怕没有个10年是很难了。所以,俄罗斯现在,还是继续把飞机省着点用吧,即为了省钱,也为了安全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俄客机失事原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俄客机失事原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