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分享:实用绿色软件,手机APP分享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中国什么时候载人登月?

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中国什么时候载人登月?

有鱼 网络资讯 61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什么时候载人登月?

2030年前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具体而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包括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登月服等飞行产品,新建发射场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等,以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此外,也有消息指出在2030年左右,我国将通过两次火箭发射任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中国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

1、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叫:神舟五号。

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中国目前有载人登月的实力吗?技术难点在哪?

中国目前有载人登月的实力吗?技术难点在哪?

坦率地说,没有。准确地说是有载人登月的潜力,但没有载人登月的实力。中国欠缺的是火箭的推力,缺的是一枚近地轨道能力140吨的重型火箭――长征九号,说它是技术难点也行。

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中国什么时候载人登月?


目前正在研制中(设计采用三级半构型,4个5米直径的助推器各采用一台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芯一级采用4台480吨液煤油发动机,二级采用2台22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三级采用2台50吨级液氢液氧高空改进型发动机,长征九号起飞推力达4000吨。芯级直径10米,长110米),

长征九号与美国土星五号对比

研制火箭所需的核心技术大都已经攻克或有信心攻克,比如说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重型火箭所需的泵后摆技术已掌握,喷油管耐高温高压技术和液氢燃烧的稳定性得到了解决,还有220吨液氢液氧发动机和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用于登月舱的月球着陆)都已取得进展。所以技术不是问题。中国需要的是时间,研制这款重型火箭需要十年的时间,大概要到2028年才能研制成功,那时中国才有这个实力,所以中国目前没有载人登月的实力。

不过中国现在又推出一款尚未命名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能力70吨,地月转移轨道能力25吨。它是为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载人火箭。火箭全长90米,起飞重量2000吨,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

火箭由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芯三级、逃逸塔和整流罩组成,借鉴美国重型猎鹰火箭的设计理念,芯一级是捆绑的三个相同的、直径5米的助推器,充分利用长征五号、六号、七号运载火箭的技术基础,通过利用成熟的动力和结构模块进行优化组合,并采用泵后摆高压补燃发动机、高安全逃逸系统、轻质高强度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按照载人航天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将用于未来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环月、绕月、登月等的演示验证及飞行任务现在研制团队除了攻克了泵后摆发动机技术,还攻克了高压补燃发动机低压起动、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新型无毒姿态控制发动机温起动、轻质伺服机构等多项关键技术,目前正在开展大直径低温共底贮箱、与液氧相容的超低温冷氦增压复合材料气瓶、千吨级轻质箭体结构原理样机的研制生产,该火箭瞄准国际先进技术趋势,采用飞行在线规划控制,并应用3D打印、大直径箱底整体成形新工艺,推动了技术的更新换代。航天工程管理一般分立项论证、方案论证、初样研制、正样(试样)研制和在轨测试五个阶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研究院(一院)火箭专家胡晓军介绍:2016年,一院按照立足成熟技术、确保安全可靠,能力上台阶,技术上水平的发展要求,对标世界一流运载火箭,启动了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方案论证。现在正处在方案论证阶段,预计2019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按照这个进度,2020年就能进入初样研制阶段,根据往常的周期,2022年左右就能进入正样研制,最晚2024年就能试飞。也就是再过5年中国就有载人登月所需的火箭。

咱们再来看看载人登月飞船的情况,我国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就是为了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是可重复使用的多用途飞船,采用返回舱与推进服务舱两舱构型,

飞船长9米,重23吨。具备执行近地空间站任务、未来载人登月与月球基地、火星和小行星空间探测任务的能力。

采用统一的返回舱,通过配置不同的推进服务舱模块适应上述不同的任务需求,通过密封舱的模块化设计兼顾人员和货物运输的能力。从密封舱或推进舱的内部空间布局上考虑,使新飞船具备人货混运的能力。返回舱外形由神舟飞船的大钟形设计为倒锥形。

载人航天工程已经验证了近地轨道再入大气层返回技术,嫦娥工程验证了弹跳式月球再入返回技术(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如果还是采用近地轨道的再入方法,飞船加速度将达到15g,航天员最多能承受10g,弹跳式会有效降低加速度。),未来的从火星再入返回速度更高,新飞船需突破行星际再入返回、深空长期在轨等特殊关键技术。2016年4月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缩比版(1:0.63)随长征七号首飞 上天试验,

缩比版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

试验的主要任务是:获取返回舱飞行的气动力和气动热数据。验证可拆卸防热结构设计,论证载人登月飞船的外形设计及重复使用技术,为关键技术攻关奠定基础。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将于2019年左右先暂时由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自文昌发射,长征五号乙火箭也是在长征五号的基础上新研制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用于载人登月的飞船中国已研制完成,用于发射载人登月飞船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还需五年左右的时间。至于载人登月所需的其它技术:比如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载人飞船的在轨及往返技术、太空交会对接技术和太空出舱技术均已掌握(神舟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已实现),推进剂补加及货物补给技术(天舟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已实现),测控通信技术、轨道设计技术和软着陆月球技术(嫦娥三号和四号已实现),再入大气层月球返回技术(嫦娥5T已实现),月面起飞技术和登月器制造技术(将要由今年底发射的嫦娥五号实现),还有舱外宇航服技术和再生生保技术(神舟飞船已实现)等等等等,中国已全部掌握。所以我说中国目前虽无载人登月实力,但有载人登月潜力。技术上没有什么真正的难点,如果说有,就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攻关,而2019年,也就是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

美国从前登陆月球出巨资购买高度文明智慧人类早期被淘汰登陆月球航天器~也称为宇宙飞船跳生舱。并且提供技术和航天员生命安全登陆月球和返回地球保障,航天器电器设备使美国从二极管跨越到组合集成电路这套设备具有宇宙恶劣环境下使用,抗高温,抗严寒,抗宇宙各种强烈射线,抗水等特殊合成材质制造,具有零件损坏自我修复记忆功能电脑核心。也使美国电子计算机飞速发展,也接触电脑芯片等核心技术,开创网络时代来到。后来美国成功登陆月球后,停留时间非常短暂,否则登陆舱电子仪器设备无法承受月亮恶劣环境温差巨大非常容易损坏失灵。只有几次以后登陆舱电子设备损坏无法修复没有备件,特别返回舱动力系统发生故障……,又没有实际经济效益。从此以后放弃登陆月球计划。登陆月球意义是在于科学研究月球结构和月球怎么形成,月球土壤成分研究,宇宙恶劣环境下使用电器仪器设备科研技术发展等以及登月成功能够带动相关企业产业链发展和科研技术进步等,为将来人类登陆其它行星等积累经验做准备。目前中国科学技术首先最适合制造地月轨道空间站,然后等待将来技术成熟后再研究登月舱等电子仪器设备材质等,目前电子仪器都不具备在月球恶劣环境非常容易损坏,载人登陆月球航天器要求生命保障系统程度非常高,目前电子仪器设备和保障生命系统不能在月球停留时间久等。选址:登月地点赤道发射地点位置最好:过去前几代高度文明人类就是在赤道位置建造发射地点建立地月轨道。例如高大通天塔建筑物~就是质量加速器电磁轨道或者登月电梯通到大气层外非常方便往返月球并且运回月球核资源。例如氚,氦一3等以及高度文明智慧人类飞出太阳系在月球上建立中转站和基地而堆积月球上其它地球上所没有矿产资源物质储存或者发射各种航天器,卫星甚至宇宙飞船等,中国研究重型火箭发动机推力大系统还不完善和宇宙飞船动力系统小型化可控核聚变等。中国整个登陆月球计划耗资金额巨大,现阶段意义不大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可以长期观察研究月球情况,长远上意义对中国能源短缺而言提供开发和研究月球新核资源和帮助将来航天器电子仪器设备在外太空极端恶劣环境下使用积累技术经验,也为将来登陆火星或者其它星球做技术储备等。

用燃料产生动能的运行方式在宇宙中属于初级文明的使用方式,基本就是原始的,就像过去的人会使用马车,但以人类来说已是很大的进步,未来的星际旅行肯定不是用燃料来产生动能的,或许会用空间做为能量来驱动载具,而空间也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完全可以利用。

中国目前还没有载人登月这个科技,要知道,以中国现在的航天科技载人登月球是可以的,但是人想要安全返回地球那是不可能的。以前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载人登月,因为载人登月可以,返回地球就不可能,不要跟我说上世纪七十代美国阿波罗号载人登月,那时候是苏美两国冷战时期,美国为了达到震慑苏联而撒的弥天大谎。拥有普通智商的人稍微过一下脑子都知道是个谎话,拍一些照片和录制一点所谓的纪录片来忽悠全世界,美国有些地方很像火星和月球的地貌,看美剧科幻片都有很多相似,难道美国电影制片公司是到月球或者火星去取景吗?所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至少五到十年内载人登月想再安全返回地球都不可能。

没有。目前全球包括美国在内都没有载人离月返地的实力。万有引力定律早已被证明是真理。那么脱离月球就需要达到月球第二宇宙速度2.38千米/秒。要达到这一初速,就需要发射燃料、发射场和发射人员,而这些人类目前尚不能带到月球上。寄希望于可控核聚变电池。体积小能量巨大,一旦原子电池诞生,人们就可以驾船遨游宇宙了。

中国能不能在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月亮,毕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地球的村民们几千年来,在月出月落中,根植了很深的感情,留下了大量的故事和传说,尤其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是嫦娥奔月故事,在中国月宫里,有吴刚,有桂树,有玉兔,有蟾蜍,传说与故事并不比他国晚多少,相反,我们的故事地老天荒,比老爷爷的胡子还要长。2013年12月1日21时31分,国人收到了第一条来自“玉兔”号的微博,激情与梦想烧沸了热血,再以后它伴了我们整整972天,共发了300多条微博,再以后,2017年由于“胖五”一次失败,没有完成“绕、落、回”的第三步,发射推迟到了2019年。联合国月球公约上讲,“月球是全人类的,谁开发谁利用”,可见,在能去的时候,“中国一定要去”,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话。现在综合全面消息看,还没有制订载人登月的时间表,此前2025年完成登月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中国火箭总师龙乐豪说,希望再活十年,开发出大火箭,看到中国人实现嫦娥奔月的千年梦想。现在国人都知道,长征九号没有研制完成以前,载人登月计划没有实现的可能。最新的消息是,4000吨级的长征九号将在2030年左右完成。

好在不算远。不过十来年,饭嘛,总要一口口吃。老话讲得好,一分钱也能难倒英雄汉,没有钱做不成事,当1959年苏联人发射了第一颗月球卫星,时间过去了48年后,月球之上迎来了第一颗“嫦娥一号”;1969年阿波罗登月的时候,美国以其4000吨级“土星五号”火箭实现了登月之旅,我们到2030年能载人登月的话,时间也过去了61年,距“嫦娥三号”落月过去了44年时光,有人讲,这就是国力的差距;1978年美国送给我国1克月岩,41年后我们会取回多少,全看2019胖五一推。罗列这些数字,无非想使网友们看到,星辰大海征途的漫漫,月球仅是第一步。站在这,就能通往宇宙,它是人类在星际探测的第一座金山银矿。有意思的是,半个世纪的探月,也只在“冷战”中有炫耀的意义,如今美国也难以载人登月了呢。航天毕竟是烧钱的事业,非科技大国和发达国家所不可为之。

○“玉兔”之旅。它闯进了传说中的月宫,留下了第一行属于中国的足迹,本准备一个季度的服役期,它却工作了两年半。它在月球工作的日子里,没有发现嫦娥,却以有力的观测,向国际学界证明了月球确实没有水,除此而外还获取了大量数据,仅地球的离子体层图像就高达1300多幅,通过3900个小时的工作,成功获得了18.7万项数据。要问它为何如此能干,其搭载的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分析仪、侧月雷达等,都是国际上尖端的科学探测仪器。尽管超大数额地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使命,2016年7月31日晚正式停止工作时,无数的人们还是难以割舍,如“再没有一起笑的日子了”,呵呵,还好,中国探月之旅,随着明年第三步回的成功,将根据实际,着手制订下一步的计划,从此月亮将继续与我们相伴,相信我们的航天人,在胖九起飞的这段日子里,会给国人不断带来更多的惊喜,月亮从此与国人不离不弃。

乐观地估计。中国载人登月的大幕会在2030开启,我们的登月不是象征性去一趟留下一个脚印就拉倒,而是要常来常往,建立月球基地,真正展开科学实验,和平利用太空,从来记得。不论他人走出了多远,只上去瞧上一眼,还不如我们的“玉兔”号能干,没有那么大推力的火箭,我们已经实现,取样返回马上要实现。胖九未好,趁此机会,不妨多完成一些实验,多开发些实验仪器,这样我们载人登月之时,可以干更多的事,不是吗?今年5月我们向月球背面发射了一颗名为“鹊桥”的卫星,为嫦4深空探测通信廓清了道路。今年岁末嫦4将在月球背面登陆,这是一个人类未知的区域,还是不毛之地,要察验一番它的地质状况,当年美苏困扰难题,尔今在我们手里得一解决,我们的航天科学家介绍道,“它不会绕月旋转”,只呆在固定的轨道上,一动不动,将会把嫦4的一举一动传回来。登月,我们出发了,只在扎实的努力中,相信凭着艰辛的劳动,定然会收到越来越多的丰厚回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载人登月新突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谢谢!
关键词不能为空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正版软件!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同类推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