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按照君主立宪制,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政府首脑都称为首相,而泰国为啥叫总理?
谢谢邀请,最近事多,没有及时回复,不好意思了。
首先,泰国和日本、英国虽然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他们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泰国的君主是掌握有实权的,是军权的一把手。而日本、英国的君主只是个象征而已,不掌握有实权。
然后,现代政府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军事,外交,内政。
如果政府首脑同时具有这三方面权力,一般称首相,如果只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的权利,则称为总理。
在泰国,军队不属于政府管辖范围,因此叫总理,也可以看成泰王自己兼任了首相。
在日本、英国,他们的首脑都具备军事,外交,内政权,所以叫首相。
首相强调的是身份,总理强调的是职务。
另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因为是英联邦国家,其名义的国家首脑是英王,所谓的总统实际是总督,所以政府首脑也只能是总理,印度也是这样,从某种意义来看,可以认为他们不是独立的国家政府。
总理(英语对应词:Prime Minister、Premier、Chief Minister、Chancellor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首脑,负责统领政府的行政工作,可通用于君主制或共和制国体。现代多数实行议会制、双首长制、君主制以及其他虚位元首制度的国家都有总理或类似的政府首脑职位,有些国家总理的正式职称为部长会议主席,但在一些总统制国家(例如美国),元首兼任政府首脑,亦负此职责,因此无须另设政府首脑官职。
在汉语中会分为“首相”与“总理”,但其他语言中较少严格区分的对应,汉语中的首相一词,意即位居第一的大臣或首席大臣,因此一般只用在君主制国家的政府首脑之称,例如英国首相,但根据习惯用法有很多例外。各国政府首脑在中文里的称呼更多是根据传统译法而定,有时更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君主立宪制下的泰国首相在汉语里经常被称为“泰国总理”;同样君主立宪制下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在日语中可以直接从全称撷取为“总理”,或根据其义-总大臣-称为“首相”,而在汉语圈较常使用后者(君主立宪制下的政府首脑)。总理与首相两者均可用阁揆一词泛指,此用法来自中国古代将宰相别称为“首揆”,明代也将内阁首辅称为首揆,《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在英语中这些威斯敏斯特体系国家的政府首长,头衔和英国一样,称为“第一大臣”(Prime Minister),并且共戴同一个君主,但事实上会由英国君主委派总督代表行使国家元首职务,因此实际政府首脑称“总理”而非“首相”,“总理”是相对“总督”一词而来,而不是相对“君主”一词。
奉行议会制,包括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等地方政府首长也往往译为“总理”(例如魁北克省总理、昆士兰州总理等),但一般“州长”、“省长”、“省主席”或“首席大臣”的用法也相当普遍,实际译法依照习惯而定。
实际上,各国政府首脑的叫法,在本国语言中的意思都各不相同,例如英国首相的英文意思就是首席大臣,日本首相的日文意思是内阁总理大臣,意大利总理的原意是部长会议主席,其他国家总理的原意也有什么首席部长之类的,还有的国家以某个特殊的部长执行总理的职责如第一财务大臣等。都叫总理或是首相,只不过是中文的翻译罢了。传统上,君主制国家翻译叫首相,共和制国家翻译叫总理。而比较特殊的,类似泰国,马来西亚这些例子,是因为过去一般把殖民地的政府首脑翻译为总理,以突出其上除了宗主国君主外还有总督或副王的存在,而非君主坐下的"首席"。泰国并非殖民地,但在民国时来看,至少也是半殖民地国家,所以翻译时采用了"总理"而非"首相"。而本身就是殖民地的马来西亚就更不例外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泰国新总理祖籍广东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