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在怕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在怕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战日本怕德国吗?
不怕德国,两国各有各的优势,纳粹德国擅长快速突击的陆地机械化的“闪击战”,其特点是先以大规模的飞机空袭和轰炸,先发制人的夺取制空权和摧毁敌方地面部队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再出动大规模的坦克,装甲车为主力冲锋部队,迅速冲垮敌方的防御工事,机械化步兵紧随其后实施占领,这种战略的优点是摧毁敌军,结束战争的时间短,减少对后勤的消耗和依赖,使对手无喘息之机,获取更多的战果。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双方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合作之中有很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希特勒本人对于日本的评价不是很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利益就被日本剥夺。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两个国家根本没有共同的利益。
抗日战争时侵华的日军最害怕中国哪个省的人?
虽然这么说可能涨了别人志气,但似乎日本人在二战中并不怎么畏惧中国的将领,充其量可能认为某些中国将领是值得尊敬的敌手。
整个二战期间,能让日本人感觉到畏惧的,只有苏联和美国的将军。日本人为什么怕徐福?
因为为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最早徐福先到的日本岛,然后领着人们在那里繁衍生息。 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国相望。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 3世纪中叶,其境内出现大和国。645年,日本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12世纪后期,天皇皇权旁落,进入幕府统治时代。
有传言说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后代。如果是中国人的后代又会是谁的后代呢?传说当年徐福带3000童男童女出海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到了日本这个地方居住了下来就再也没有回去。如果日本人真是徐福和他带的这些人的后代那么日本人是不愿意按受的,所以日本人怕提到徐福这个名字。
为什么日本人在二战的时候怕澳大利亚人?
不是说日本人怕澳大利亚人,而是说两国人深入骨髓的恨。
二战时期的澳大利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跟日本基本上半毛钱的关系都打不着,却被迫拉入了战争的泥沼。非要说可能澳大利亚跟他的英国老大或多或少有点关系吧。二战期间,在英军驻守的新加坡港里边有1万多澳大利亚人。这群澳大利亚人被日本俘虏后,有8000多人被残忍的杀害。澳大利亚的恨透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太平洋战场上起出打的最猛的并不是美国人而是澳大利亚人。珍珠港事件以后,虽然说美国人对日本深恶痛绝,但是面对“百战百胜”的日本军队,还是有一些怯场,毕竟他们才是太平洋战场上的“菜鸟”,而日本已经是太平洋战场上的“霸主”。在美国支持下参战的澳大利亚人,他们是十分乐意作为前锋与日本拼刺刀的。他们才有着满腔的怒火要发泄。
澳大利亚人的战术,十分简单,圈地占地,跟日本兵也不怂,短兵相接拼刺刀。新几内亚战场上,澳大利亚人将日本兵困在森林中,日本兵身上长了苔藓,补给跟不上,甚至有传言都开始吃同伴。关于这次战场的历史记载,日本毫无记录,因为参加此战的日本兵都被澳大利亚困死在了战场上。
战后,作为东京审判的大法官澳大利亚人威廉·韦伯甚至坚决支持将日本天皇也送上军事法庭。要不是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战后占领日本,为对方运作,恐怕日本天皇背上战犯的名头,日本信仰估计也会崩塌吧。战后澳大利亚也是处死二战日本战俘最多的国家。
文/红雨说历史
在二战的时候,日军曾一次屠杀了澳大利亚500平民,结果激发了澳大利亚国内70%的男人参军。最后开始对日本进行报复性打击。日本被澳大利亚军队消灭20万人左右。更是在一场战役中逼得日军走投无路,最后只能吃自己的战友。
第一,二战时澳大利亚军队非常凶狠顽强,战斗意志非常强。
蒙哥马利就说过,澳大利亚军队虽然顽固又缺乏纪律性,但是战斗意志非常顽强。这话很快隆美尔就进行了检验。
在1941年4月开始的托布鲁克围城战中,隆美尔在取得昔兰尼加大捷后,将澳大利亚第九师、澳大利第7师第18步兵旅、英军第1和第7皇家坦克联队围在了托布鲁克,其中作为主力的澳大利亚第九师三个步兵旅的成立均未满一年,营团级则只有演习经验,旅级以上则连演习经验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支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一开始就给隆美尔来个下马威。当时取得大胜的德军长驱直入,而防守第一线的澳大利亚阵地一枪不发,连人头都不露出来,让德军以为对方已经被自己吓的逃跑了。结果等德军装甲部队抵近时,澳大利亚人冲出战壕,冲上去跟德军打肉搏混战,士兵拿着手榴弹爬上车顶去敲掉坦克,大炮拉到600米的距离,抵近轰击,将德军打蒙了。这场被称为“女巫熔炉”的混战,等到德军突围出来的时候,损失了3/4的坦克。
之后开始持久的托布鲁克围城战,澳大利亚军队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托布鲁克整整240天,一直到1941年12月初,英军增援部队赶到,隆美尔主动撤围。而且人家还不是一味死守,到了夜间,组织突击小分队对围城的德意军队进行夜袭。一天凌晨当隆美尔路经某意大利阵地时,他很惊讶地发现阵地上遍布丢弃的意大利钢盔 -- 整整一个步枪营在夜间被掳去!(可爱的意大利人)
而且到了阿拉曼战役,又是这个第九师,从右翼突入,切断德国第164师退路,并打退了德国第21装甲师、第90轻型装甲师组织反击,为此,隆美尔对澳军的评价是“(澳军)就像一部粉碎机,碰上它的一切东西都会粉身碎骨”
第二:澳大利亚跟日本人结了死仇
主要是新加坡战役,最后投降的英军里面有将近一万五千多人的澳大利亚第8步兵师,结果这些战俘被日本拉去做苦力,折磨弄死了8000多人,再加上日军开战后兵锋直指澳大利亚本土,这种情况下,好斗的袋鼠凶狠顽强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日军。不仅战场上,不怕困难,英勇顽强,而且非常的狠,看见日军伤员就补枪,抓住日军俘虏就动不动挖眼割耳,虐待一番。
科科达小径的搏杀
与瓜岛拉锯战等不同,这场发生在1942年下半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战役,日军是战略优势方,澳大利亚军队没有美军在瓜岛那样拥有强大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他们就是靠着比日军还要凶狠顽强的精神,不要怂!单纵就是干!
战争初期取得巨大优势的日军,兵分三路,直扑巴布亚南部海岸的首府莫尔兹比港。而澳大利亚军队主力第6和第7步兵师正在乘船从北非回国的途中(表现卓越的第9步兵师被英军抱住不放),在当地驻守的是临时组建的,缺乏装备和训练的民兵。
1942年7月21日,日军精锐的海军陆战队2000余人在莫尔兹比港北部海岸登陆,从登陆地点进军莫尔兹比,必须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而群山中唯一一条适合行走的山路就被称作科科达小径。这小径得名于处在山谷之中的小镇科科达,那里有巴布亚地区唯一的一座机场,而这个机场也是当地守军获得增援和补给的唯一通道,
得知日军入侵后,一队由欧文中校指挥的民兵部队率先朝科科达小径进发,这支号称“马鲁拉支队”的部队由来自数百名民兵组成,战士的平均年龄是18岁。双方在险恶著称,完全不适合人类活动,急流、深谷、藤蔓以及没膝深的腐烂枝叶,密布着热带毒蚊、蚂蝗以及其他各种能够侵入人体并造成失血、疼痛和疾病的昆虫的热带丛林山区展开殊死搏杀。
双方在山间一人宽的小道上反复厮杀,打到最后“马鲁拉支队”仅剩下80人,最后寡不敌众情况下退守机场。但之后,澳大利亚第39民兵营和第53民兵营赶到,而此时日军增援的第114联队4000多人也增援到位。双方围绕着科科达机场展开半个多月的反复厮杀,一直到从北非赶回的第21旅部队赶到增援,而此时第39民兵营仅剩150人。
双方一直在那里打到9月26日,日军补给困难,不得不撤军,澳大利亚军队随即展开反击,最后收复科科达。在这场科科达小径之战中,澳军伤亡近2000人,另有超过4000人死于疾病,日军仅战死人数就在6600人左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在怕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在怕什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