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米与格力可以互联吗?
1.可以,在手机的应用商店或者在小米的官方网站中下载智能家居App。
2、把小米空调伴侣插入到插座中,并将其开启。
3、打开下载好的米家智能App,点击右下角的【我的】,然后点击添加设备,选择小米空调伴侣。
4、把手机靠近小米空调伴侣,等待连接成功即可。
5、在智能家居App中找到智能页面,然后点击右上角的添加按钮,在新建智能中,设置一条新的命令,比如开启房间空调。
6、如果不是小米手机,在手机应用商店中下载小爱App,然后点击进入,把需要的权限点击允许,然后点击训练小爱,学习刚才设定好命令,学习成功后点击完成,就可以用小爱同学控制格力空调了。
你好!小米和格力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和控制。小米智能家居产品支持与格力空调进行互联,可以通过小米智能家居App或小米智能音箱等设备控制格力空调的开关、温度调节等功能。格力空调需要支持小米智能家居生态才能实现互联。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集成和控制家中的各种智能设备,提高居家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米家可以添加格力的设备。
首先准备一个米家空调伴侣,这个设备就相当于带了联网功能的红外遥控器,将空调伴侣插到空调的专用插座上,接着再把空调的插头插到空调伴侣上,然后再把米家软件打开,打开之后添加相关硬件,完成格力空调的绑定和配对,这样格力空调就能够接入米家了。
如果把董明珠和雷军调换一下,让雷军管理格力,董明珠管理小米,那么现在的结果会怎样?
二人互换,对企业而言,绝对是个灾难。
董老师管理格力成绩斐然,但是对投资不是非常在行,比如其主导收购珠海银隆失败的案例就能见一斑。另外格力也研发,生产,销售格力手机,没有成功。她的生命力在制造业,而非创业。
雷老师不一样,从金山到小米,一路走来,是创业成功的光环,而且创办小米是在成功创建金山之后。
让创业和制造业管理者互换角色,是非常不妥的。
用创业的思维管理制造业,更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管理踏实生产研发的制造业,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水土不服。
用重在研究的制造业思维去管理不断迭代,快速更新的互联网,一定跟不上。
行业不同,所需专业有异,管理思维也不一样,跨界管理,难度非常大,而且格力和小米都是大体量企业,跨界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董老师和雷老师互换,对企业无一利而有百害。
一、中国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
中国企业的风格或者说文化是由企业领导所决定的,换句话说企业创始人什么风格,就定格了企业的文化。格力电器是在董明珠带领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是现代格力的创始人。小米也是一样的,雷军的做事做人风格也决定了小米的文化。
二、董明珠和雷军的领导风格
在公众认知里,董明珠的领导风格是专制型、权威型的领导风格。雷军是亲和型、民主型的领导风格。这与他们企业的行业特征有关。
1.董明珠的格力电器是传统型的制造企业,对标准的制定、执行、检验、反馈、修正有着极强的偏好,强调令行禁止,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他们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超强的执行力,所以董明珠只有雷厉风行,甚至有点专制才能将格力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企业。
2.雷军的小米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并不从事具体的产品生产,所有产品均靠代工,这跟格力电器有本质区别。高标准、高执行力的环节他们并不需要掌握,他们只要结果,过程控制他们不需要参与。他们需要的是创新精神和互联网嗅觉、用户思维。
三、两家公司领导者互换可能是灾难
董明珠、雷军的风格差异代表着传统制造业和现代互联网企业,一个高度关注生产,一个高度关注创新;一个讲究标准,一个讲究开放。两人互换,可能导致公司混乱。
直接的结果就是小米完了,格力再次辉煌起来。看看董后来做的那些跨界的事儿,哪个成了,都是死的那么难看。整天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女人能冷静下来想想吗,错在哪里都不知道,哎。
你认为10亿赌注格力真的胜了小米了吗?
董小姐太乐观了!输赢真还不好说,根据两家的三季度报,小米是1305亿,格力是1501亿,如果按照前三季度线性推算,格力全年预计达到2000亿,小米1740亿,但别忘了小米的增速要比格力高,单看三季度就达到509亿,如果四季度能环比增长40%,全年就能达到2000亿,所以究竟谁能赢真不好说。从市场维度看空调产品四季度是淡季,而双十一一天小米就近60亿;从性格分析,雷军肯定不会服输,一定会暗暗较劲的,所以凭借新零售赋能,最终实现反超很可能实现。我看好小米胜!
在回答问题前,我有个问题,我武汉光谷有个亲戚住光谷青年城,小公寓的客厅不到15平,装的格力中央空调,室内温度11度,最高只能升到17度,去年在那里住了三天,冻坏了,让厂家售后去看,说是客厅面积大了,今年我怕受冻不去了。空调是装修公司选定的,难道格力中央空调连10来平面积也升不了温?一个取暖器也能管得了。是格力空调质量差还是格力售后服务差?难道真是不匹配?请读者中懂空调的帮忙分析。
关于赌约,董明珠从说出“要赌就赌10亿”这句话就已经输了。她自己到现在已承认没有可比性,国企和民企性质不一样,1200和300亿比起点不一样,重资产和轻资产经营方式不一样。她既然承认没有可比性为什么当初要加注豪赌呢?为什么为了赢赌局不择手段呢?把明年的业绩透支了,明年怎么办?她有增长点吗?看格力股票走势有很多人开始跑了,如果明年业绩滑坡很可能跑不了。
在我看来是小米赢了,至少是高增长,至少能在国际市场高歌猛进。赚外国人的钱才是本事,赚爱国情怀钱不长久。
我现在更希望格力能回答我前面的提问,帮别人解决空调不制热的问题,否则我会坚决不买格力任何产品。也希望网友分析是不是客厅面积大了温度升不起来。
我觉得吧格力的第四季度业绩绝逼有问题好吧,冬季空调销售额比夏天高你能相信?北方有暖气销量先减一半,南方再冷用取暖器的再减一半,那么冬季买空调的还能有多少呢?估计明年一季度的销售额提前透支了吧,反正经销商可以压货
很明显,格力赢了赌局,但小米赢了关注度。
小公司与大公司对赌,容易碰瓷大公司的关注。
5年前,小米还是一家小体量的公司,在手机行业地位也一般,仅仅是一家新创业几年的初创公司。与格力的对赌,提升了小米公司的关注度。小米手机的营销,恰恰需要较大的关注度,格力做为行业龙头企业,本身有较大的关注度,两个企业家对赌,微观的人自然更多
,小米不知道节省了多少的广告费。
对格力而言,没得到任何好处,赢了,大家觉得大公司是自然的正常的,输了,更加为小米带来关注。
新兴的手机互联网公司能和当时如日中天的格力空调相提并论,就是一种胜利。再看现在双方的势头,格力虽然仍是空调业的老大,但还是想要多元化,董小姐想要做手机,造车,其实也是想要新的增长点。可惜,传统企业的基因造成产品滞后,脱离实际。只能压货经销商和自己员工。反观小米,做好手机主业的同时,进军互联网电视,扫地机,电饭煲,插座,空调等各位行业,像电视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第一选择。其他也是可圈可点。现在好多人买东西选择困难症的时候的第一选择就是买个小米的产品吧,虽然质量不一定是最好,但是肯定也不会差。同时小米在下一盘大棋,各种家电互联互通,例如小爱同学可以语音控制空调温度,电视,扫地机,电灯开关等等,当你家里的东西都是小米的越用越便利,下一样东西你会买谁?所以十年赌约就在眼前,但是输赢其实并不重要,这个十年是属于格力更是属于小米的,下个十年呢?说不定小米已经不限于和格力比较了,可以和多个行业老大相提并论了!
如何看待董明珠与雷军的再来个5年的新赌约?
感谢邀请 :
董姐与雷军的赌注,其实是企业家间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合作的一种良性的竟争。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赌博。所以,建议公众不必为谁赢谁输打口水战,她们都是为了企业做的更强更大更具有国际竟争力,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服务。
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尽管十亿元没有履行,但是格力电器和小米因为赌约被媒体反复炒作,曝光度大增、等于是媒体给两家公司做了免费广告,两家公司都是赢家
董明珠声称,十亿元不要了,雷军也没有明确接话,但目前小米营收已经超过了格力电器几十亿元,董明珠再度提议跟雷军再赌五年,赌什么呢?我查了一下,都没有查到。
继续赌营收高低,还是赌谁赚的钱多,还是赌谁的公司市值高。这都是一个问题。但也不重要,两人或许不在意输赢,只是一种比赛一种相互的激励。
董明珠和雷军再续前缘,继续赌五年,不管赌约如何?未来会不会履行,对于格力电器和小米而言,都不会有任何的伤害和副作用,媒体不断会拿这个赌约炒作,分析各家产品优劣,竞猜谁会赢了最后赌约,这会增加格力电器和小米的曝光度。等于做一个免费广告。
未来赌约不管谁赢谁输,两者都是赢家。
董明珠和雷军有要赌了,觉得两个人的赌约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格力是一流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小米手机能算上二流企业吗?除了营销模式外,它有什么核心技术?一个东拼西凑的手机厂商,拿什么和格力比呢?
雷军现在要做的是赶快搞出点有技术含量的新东西,把小米的股票价格搞上去,兑现让股价翻倍的诺言,给投资小米的投资者一个交代,这比和董总的赌约重要得多。董小姐只要稳健经营谨慎转型,保持格力业界老大的地位,赢得赌约不是问题。
其实,他们的赌约本来就不合理,就像两个举重运动员,一个是无差别级的,一个是100公斤级的,两个人非要比谁举得更重,这结果都是明帐,比赛还有什么意义?
首先这是两个“网红”之间的比拼。董明珠不仅仅是对电器的代言人,而且成为了今天互联网时代的新网红。而小米的雷军,早已经熟知互联网经济运作的热点模式,不断的强化自己的IP热点,作为吃瓜群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10亿的赌局,更多的应该是看到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格力的董明珠开始涉足互联网,小米的雷军也在落地进行实业的运作。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光要靠实体企业,还要紧紧依靠强大的互联网发展趋势。这样的一个赌局是一个双赢的赌局,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促进的赌局,我们应该为他们鼓掌点赞。
阁下的问题在下来发表一下看法。
董小姐和雷帮主都是做实体经济的风云人物,虽然两者经营的产品不同,而两个人的赌约看似一场关注度极高的媒体营销,实则是双方之间不同经营模式(理念)的比较。如果仅凭赌约内容定胜负,以双方企业目前态势来看,雷帮主不太容易赢,这里面牵涉到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思路等等诸多问题,目前来看格力做得比较好,小米开局不错,只可惜公司上市以后似乎显得有些后劲不足。
董小姐是我很敬重的企业家,格力的经营风格也很清晰,主做空调业务(其他业务真不是格力强项),并且多年来只专注一点(工匠精神),这样企业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产品研发和生产上,宣传上格力更加务实,直接打造出我们“董小姐”这张个人代言宣传品牌(这在以前很难看到),而格力凭借董小姐的个人魅力形象,在市场上的知名度更甚从前,销售方式也是中规中矩(不玩虚的),从而更能获得市场的信赖。
雷帮主的小米,虽说已经上市了,但是从目前小米的经营思路来看,已经脱离了原先的经营模式,那就是通过线上引导线下的营销策略(现在好像反过来了),如果雷帮主再不作出调整,小米的业绩很难继续大幅增长。其实小米本身优势就很大,就是小米自身的品牌以及品牌延展性效应就很高,使得小米可以发展一些除手机主业之外的业务,但是很可惜由于这一两年来,小米在线上领域的投入太少,主业手机品牌的曝光度不够,这导致市场关注度下降。
赌约毕竟是赌约(玩笑),我想作为我们普通人或者其他公司经营者(看客),能够通过两位高手之间的过招,更能清楚得发现今后市场经营模式中的变化,也相应作出自身的改变。在这里,我也衷心希望我们中国这两家民族企业掌舵人,能够继续带领两家企业在商海中大放溢彩。
最后还是那句话,以上仅是在下一家之言,敬请参考,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格力高管喊话小米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